【巨石研調】中印事件的影響

中印冲突与地缘关系

日前中印在边界爆发19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地点在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Aksai Chin),与印度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Ladakh)之间,加勒万河(Galwan River)河谷地区,当地地形多为雪山高原且人烟稀少,令外界更难得知冲突细节和真相。中印领土争议由来已久,要追溯及涉及地段多而复杂,而争议种子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英国人埋下,过去其为印度殖民地边境划界,将阿克赛钦地区划入中国,又将中国藏南地区划予印度,但中印从未正式承认英国划界,因而爆发争议,并于1962年打过场局部战争。中印在包括拉达克地区在内的分界线非常模糊。由于中印边界没有一条双方都认可的实际控制线,随着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提高,两国军队巡逻频率增加,相遇的机率上升,所以对峙其实频繁发生。不过,多数对峙能通过两军一线军官对话机制得到妥善处理,只有少数对峙事件被透露给媒体才引起两国公众的关注。在2017年的洞朗对峙后,中印高层确立「管控分歧」的共识后,各级相关军官也在自行评估的操作空间内进一步确立了相关原则。近年来,印度不断试图在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及实控线一带修筑新的道路,以便向这些地区快速调兵。印度制定了修建66条边界道路的计划,并要求全部在2022年之前竣工。也许是这些种种相关的事件,造成了中印双方争夺的冲突不断,一时的擦枪走火就有可能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

 

印度反中浪潮

在这一次的冲突过后,印度爆发反中浪潮,示威者上街焚烧中国国旗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肖像,一些政客更呼吁当地民众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想把中国制造赶出印度。一些印度国企也宣布可能取消向中国公司采购的计划,其中印度国铁宣布将取消向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印度铁路网安装讯号系统的合约,价值约6200万美元,另外印度政府也传出,要求当地电讯商未来不可以从华为或中兴等中国公司购买通讯设备。印度政府可能在短时间内推出一些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措施,但不会采取激烈的措施,但印度消费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存度很高,不可能完全抵制中国制造。

 

印中贸易依存度高

根据调查发现,约8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未来一年抵制中国货物。印度其中一个最大的商会全印度商人协会也发表声明,呼吁当地公司和消费者抵制中国产品。然而印度消费者要抵制中国并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是因为印度市场十分依赖中国货品,中国是印度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与2019年印度与中国进口贸易分别为736亿与684亿美元,远高于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349亿美元。相对来说,2018年中国对印度进口额仅约188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不到1%,主要进口为原材料,而不是制成品。出口部分,中国对印度出口总额约768亿美元,仅占全年总出口2兆美元的3%,彼此相差较为悬殊。

数据源:联合国国际商贸数据库

 

 

至于高科技产业方面,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受惠于售价低廉因,几乎占据印度市场超过70%的规模,从小米、VIVO、Realme和OPPO各占一方,而全球前三大的韩国品牌三星,在印度只有16%的市场占有率。

 

中印产业合作

中国对于印度的投资甚早就已经开始,双边的合作关系,不管是民间或是官方其实都非常密切,不仅是中国制造的货品,有许多中国公司都在印度有各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及金融科技等等。根据调查,印度至少有30家以上的大型企业,在上述领域以及媒体、物流相关等,参与了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携程等一线中国公司的投资。

 

政策调整与后续影响

印度政府最近调整了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规定从4月份开始,所有来自与印度有陆地边界国家的投资都需要得到事先批准,外界普遍认为政策针对中国,印度政府在短时间内,会进一步加强监察来自中国的投资。不过印度官方也不会采取太过不理性的激进做法,毕竟若从经济角度出发,印度不管在制成品或原物料对中国的依存度很高,太快或太过的经济封锁措施对于国内本身的发展也将造成影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经过这样反复的冲突和政府民间意识的抬头,将会激励印度政府和企业升级转型,长程的目标将会是印度经济逐步脱离高度依赖中国。未来不管对于中国或印度来说,双边的贸易及商业行为必然也会悄然调整改变,其中与中印邻近的东南亚诸国,必定会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区域,不论是在原物料的进出口也好、制造业加工、金融科技及高科技领域等等,都将会有一番商业版图的移动。而邻近的东南亚不仅具有广大低廉的土地,又有充沛年轻的劳动人口,随着近年来快速的经济成长力道,取而代之成为贸易最重要的伙伴指日可待,其中柬埔寨与双边都友好,与两国的贸易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加大。根据统计,印柬双边贸易有机会突破5亿美元关卡,近5年来成长超过200%,未来成长动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