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研調】疫情助長 全球殭屍企業橫行

全球疫情方興未艾,各國政府為受重創的經濟祭出諸多刺激方案,期待該國經濟能在這一波病毒大流行下獲得重生。然而在各國的激勵方案下,卻隱藏著令人擔憂的未爆彈 – 殭屍企業的氾濫。

 

十年QE餵養出眾多殭屍企業

殭屍企業系指其營收不足以償付債務,反籍由政府補助或銀行貸款等手段,而得以持續經營的公司。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調查,非殭屍企業的利息覆蓋率(ICR/ Interest Coverage Ratio)平均是其營收的4倍,而殭屍企業的ICR則是負5-7倍。這些公司經營不善,失去自我發展的能力,仰賴政府和銀行維生,也間接佔據了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資源,妨礙整體資源分配和新技術的開拓。

殭屍企業與非殭屍企業的利息覆蓋率 (資料來源:BIS)

 

過去十年的量化寬鬆政策與低利環境,餵養出許多殭屍企業。至2018年底,全球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中,有5300家的殭屍企業,約佔樣本數的20%。其中歐洲和美國分佔一、二名。德意志銀行證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估計,今年美國的殭屍企業已來到18%以上,其家數是自2008年以來兩倍。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顧問埃里安(Mohamed El-Erian)認為這些企業已鯨吞蠶食經濟資與市場動能,若讓此類企業家數繼續成長,整體經濟都將付出極大代價。

 

殭屍企業因疫得福

去年開始,世界各國財政經濟單位已意識到長期QE帶來的潛在惡果。因此逐步調升利息與縮表,以降溫過熱的市場。此舉亦可淘汰無效率、耗費社會資源的殭屍企業,無奈今年新冠肺炎大流行為其求得一線生機。封城、鎖國使多數公司無法營業,企業員工需在家隔離。經營的停滯讓“殭屍們”得以掩蓋其營收不彰,得以繼續存活。此外,各國為了搶救被疫情重傷、搖搖欲墜的經濟,紛紛寄出眾多救市方案,以支援各企業們渡過此一低迷時期,更助長殭屍公司的數量。

 

殭屍企業橫行

為了救市,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近乎零的低利,且首次把垃圾級債券納入購債範圍。因為債市無利可圖,投資機構法人、市場游資將資金投入股市,造成美國股市場漲,連帶的助長殭屍企業的成長。例如:美國小型公司指標-羅素2000(Russell 2000 index)也跟著大漲。然而羅素2000的企業中有38%是虧損狀態,但自3月開始其股價平均成長79%,高於獲利企業平均47%的股價成長。

 

不只美國有這樣的狀況,歐洲其他國家也遭遇「殭屍軍團」的困境。像是西班牙綠能大廠 Abengoa,在過去 5 年就三度得到紓困。信貸機構Creditreform報告指出德國殭屍企業高達 55 萬家,佔德國公司家數1/6。瑞士也有相同的情況。美國銀行則指出英國有1/3的企業為殭屍企業,勘稱歐洲之最。

 

政府的兩難

過多殭屍企業的存在危害經濟復甦與發展,但政府卻陷入是否挽救的兩難。以美國為例,這些企業握2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像是工業領域的職缺就有約23.3 萬個、硬體和儲存周邊設備部份則有19.3萬人、能源設備和服務業18.5萬個,旅宿和餐廳業有15.3萬個…等。

美國各產業殭屍企業聘僱的員工人數(資料來源:CNBC)

 

若不救,最直接的就是200萬人失業,這對高失業率的美國經濟的穩定無疑雪上加霜;若救,又會拖累經濟復甦速度,與浪費國家資源。不只美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因此對殭屍企業的搶救與否,成了各國政府難以抉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