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研調】全球信用市場規模創紀錄,該如何關注產業別與進場投資機會

區域經濟復甦腳步

中國大陸5月經濟數據顯示出經濟正往復甦的道路在前進,但距離真正的經濟復原仍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市場普遍預估在Q1GDP年增率的-6.8%之後,Q2沒意外的話將再度負成長,最快能看到令人振奮的數據,可能會在今年的Q4。至於其他亞洲國家能否跟上中國復工的腳步仍未知,且沒有人知道疫情是否出現二度爆發。以致於現在各國政府正處在防範疫情擴散與回歸正常生活的兩           難之間。目前亞太地區各國央行仍持續大量的貨幣刺激政策,希望穩定經濟活動並支持受到疫情重創的產業,期望能緩和經濟成長下跌的衝擊,其中以觀光旅遊及零售服務更是巨大,包括百貨公司、購物商場、旅遊航空等產業幾乎全面崩盤,而政策性禁令更是導致工業生產及經濟活動萎縮,整體經濟受創甚深。

 

金融信用市場

金融市場來看,低利環境確實有助企業發債成本的降低,然而信用利差也出現較明顯的擴大,累計今年前5月,亞洲美元債累積的新發債規模已超越1,100億美元,其中以投資等級公司債、主權債佔大多數。預期發債趨勢將延續下去,主要原因是發債成本低廉,市場對於安全性資金的需求龐大,此外下半年高收益債的發行規模也有機會增溫,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最主要也是看好下半年經濟衰退有機會看到收斂跡象,將有助滿足相關資金的投資需求。

 

產業檢視

在當前市況表現相對受惠的產業

電子商務與雲端:由於受到疫情與政策禁令影響,大部分民眾無法出門消費,經濟模式轉移透過網路線上購物,另外雲端相關的產業、線上遊戲及影音串流等產業也再度受到矚目。

公用事業:公用事業的營運與信用風險均較低,尤其包括電力、網路、與天然氣等皆為必要民生服務,且普遍為官方或半官方的大型企業,其擁有的政府資源及資金背景相對較安全。

醫藥:隨著疫情的持續肆虐,各式的醫療相關產業持續受到重視,包括製藥、疫苗、檢測設備、生物科技相關等等。

 

受到負面影響,但影響程度在可控範圍內的產業

中國房地產業:在經歷Q1近乎經濟活動停擺後,中國各地房屋銷售中心開始回溫,看屋的人潮已逐步回復到疫情危機前5~6成的水準,其中長江以南沿海區域以及主要一級城市復原速度最快,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認為中國政府將進一步鬆綁政策,並預期下半年房市將有機會出現反彈。不過縱使官方持續性的寬鬆政策將一定程度支持投資信心,但面臨實體經濟活動的衰退,不管是失業率的攀升亦或是可能的薪資停滯與減薪,都會讓房地產蒙上一層陰影,目前有市場分析是預期今年整體中國房屋銷量可能呈現雙位數的負成長。

中國金融產業:中國銀行保監會推出企業薪資保護貸款計畫,加上中國人行降息並挹注龐大流動性,藉此避免中國企業的融資管道受到衝擊。隨著在中國疫情的降溫,4月份起的社會融資總量明顯回升,可以樂觀看待後續將逐步回歸正軌。此外官方持續加大財政赤字擴張力道,已經讓信用市場的流動性越趨充沛,地方政府融資的能力與順暢度也大幅提昇,因此無預警爆發債務違約的機率已大幅降低。不過仍須觀察政府各項政策力道與時間的調整,若上述的企業薪資保護貸款計畫在Q3結束,企業是否會出現無力清償貸款的問題將值得關注。

 

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的產業

交通運輸:受到各國政府封城鎖國的政策,國際間遊客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80%至90%,若以日本航空業者為例,3月份國際與國內航線載客量分別萎縮近80%與60%,預期4、5月份上述數字將進一步萎縮,今年勢必面臨本業虧損的窘境。海運業者也面臨的狀況,經濟活動與總經環境的暫停,使得包括貨櫃、散裝貨運、以及油輪等各類型的貨運量大幅萎縮,未來恢復的情況將端視經濟活動的恢復時程而定。

交通基礎建設:不管是商品的進出口或是旅遊禁令等,無預警的疫情讓依照運量計費的交通基礎建設產業,面臨營收大幅衰減的情況,都讓其中機場與港口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預期今年包括中國與印尼等的海港貨櫃吞吐量預計負成長至少20%,而相較於中國與印尼的國營機場與海港,印度有許多公私合營的機場與民營海港可能受到更顯著的影響,雖然其仍應有足夠的流動性支應今年營運所需,但是隨著機場港口幾乎已呈現完全停擺,預期今年可能出現至少30~40%的負成長。

汽車與相關產業:受到消費減緩與產線停擺衝擊,中國大陸做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其今年Q1汽車車輛銷售量大減近50%,預期其他亞洲國家的汽車銷售量也將持續放緩,特別是印度、韓國、與日本等汽車銷售較大的國家。

博奕產業:全球旅遊活動急凍緊縮,造訪亞洲區賭場的旅客人次大幅萎縮。根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澳門賭場的博奕總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97%,去年同期,澳門賭場每日平均有10.8萬名的遊客造訪,但是最近每天只剩不到300人。儘管現在澳門賭場已重啟營業,但是除非疫情趨於穩定且旅遊禁令解除,否則遊客人次將難以回到正常的水準。

中國以外的金融產業:隨著國內與亞洲的經濟成長趨緩,僅看好新加坡金融業,在其一直以來的嚴守授信標準與穩健資本結構下,有機會順利度過維持資產品質,其他包括印度、印尼等等在次級市場較為活絡的金融業,都有可能因國內企業的經營展望不佳,而面臨一定程度的風險升溫,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亦或是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在境內市場取得流動性的能力欠缺等因素,未來相關官方政府能否有效為銀行體系有效挹注流動性,將值得後續密切觀察。

 

回顧本次疫情發生以來信用市場的變化,在3月下旬時達到信用利差最大,也間接說明了信用市場展現出高度吸引力,然而當時的違約風險與市場風險偏好錯置,不是一個相對好的進場位置,如今儘管信用資產評價已經過市場的動盪洗禮,穩定而有吸引力的市場狀態已然浮現,因此建議配置上可以建議逐步進場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