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研調】中美經濟逐漸脫鉤 能源也能分手快樂嗎?

中美間的摩擦影響世界奉行多年全球化策略,雙方在貿易和科技逐漸脫鉤。許多專家認為,未來會像是兩個平行世界,各自以中美為首,雙方自成一局。中美兩國在貿易和科技上分手,但對於能源…可能嗎?

 

在數十年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國經濟連繫越見緊密。不論貿易、金融、科技皆高度相互依存。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國在產業鏈中各自擔綱不同角色,創造出現在高度依賴的經濟環境,能源方面亦是。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機械設備的進步與發達,全球能源使用量越來越高。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自1990年開始,全球能源消耗量不斷攀升。特別是石油相關產品,遠高於其他能源。石油生產國家們的石油產品也運送至世界各地。

1990-2016年全球能源消耗量(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

 

頁岩油技術重大突破 美國站上全球最大生產國

美國雖然也產石油,仍需仰賴進口,因此進口數量往往高於出口。當重要能源倚賴進口時,受制於人的能源也成了國家經濟安全的硬傷。多年來美國一直思索替代方案,減少對他國能源的依賴。2009年憑藉頁岩油開採與提煉技術的革新,美國開始大量生產石油,石油出口數字超進口。2012年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油國。2013年更超越沙屋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平均日產量1787萬桶,佔世界石油產量的18%。

1990-2018年美國石油產品進出口額(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

 

 

工業化急速發展,中國成為石油進口大國

1990年的中國是石油出口國。隨著工業快速成長,產業蓬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1992年中國石油產品進口7318千公噸油當量,出口卻只有5665千公噸油當量。那一年中國從石油出口國翻轉成進口國,自此石油產品進口量不斷增,2000年後更一路上升,對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步上美國先前的老路,能源供給的穩定成了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議題。

1990-2017年中國石油進出口額(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

 

能源價格的不穩定、國際政治局勢可能產生的禁止交易限制和長途的海上運輸風險都可能造成能源的匱乏。如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家中,就有數個立場偏向美國。萬一中美兩國間關係漸行漸遠,石油供給將是中國一大隱憂。與此同時,煤炭是中國使用最多的能源,但其造成嚴重的空汙和環境問題迫使政府不得不向再生能源靠攏。有鑑於此,中國特別著重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和電動車等產業的發展,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只是目前再生能源的效益仍無法和石油相比、取而代之。

 

中國缺能源 美國油過剩 合作比分手好

中國對石油的依賴漸深,其進口數快要追趕上煤炭的數量。面美國原油產業早前已因國際間油價大戰,身受重傷。現再遇疫情造成的實體經濟停滯,原油內外部需求銳減,讓本就搖搖欲墜的相關企業營運雪上加霜。世界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承包商瓦拉裡斯公司(Valaris Plc)則已在8月19日宣佈破產。美國能源產業急需市場活水。

 

雖然中國缺油,但美國對中的石油出口量卻逐年下滑。根據美國能源訊息管理總局(EIA)數據顯示,中國自美進口石油的數量從2017年平均每日447千桶原油,至2019年194千桶,減少6成以上。這也是為何在中美第一波談判中其中一項即是未來兩年內,中國至少向美國採購524億的能源產品。

 

對未來飛速增長能源需求,中國急需更多的能源來源國。若中美能緩和彼此的對立,彼此合作,將比雙方在能源議題上脫鉤能獲得更大的利益。